開墾史
明海盜林乾為俞大猷都督所追,窮竄臺灣,大奎壁(今臺南市鹽水區)、劈破甕(今水上鄉)是其故穴
1574年十一月福建海盜林鳳自澎湖逃往東番魍港,總兵胡宗仁等追擊之,林鳳等逃散。1575年十一月林鳳復犯福建,不利,更入廣東而留船於魍港為窟宅。
可知漢人在今嘉義縣境的開墾最初以「劈破甕」、魍港為主。而魍港遂成為中國海盜、漁民與原住民接觸的一個據點。 魍港除繼續作為海盜根據地外,漢人亦以魍港為中心向內陸開墾。
1621年顏思齊(?-1625)率海盜占臺灣地,以魍港為大本營。與群盜分十寨,以時出獵海上。
「十寨」的地點,有謂即清領初期所謂的「外九莊」一帶。「外九莊」依高拱乾《臺灣府志》所指,大奎璧(今台南市鹽水區市街)、井水港(今鹽水區井水里)、下茄苳(今臺南市後壁區嘉苳村)、鹿仔草(今鹿草鄉鹿草、西井、鹿東三村)、龜佛山(今鹿草鄉竹山村龜佛山)、南勢竹(今義竹鄉南竹村南勢竹或朴子市南竹里南勢竹)、龜仔港(今朴子市順安里)、大小康榔(今朴子市太葛、大鄉、仁和三里)、大坵田(今朴子市崁後、竹村里或布袋鎮見龍里內里)等九個村莊。
1625年七月鄭芝龍(1604-1661)依附顏思齊,兩個月後顏思齊至諸羅山打獵返回,病死。鄭芝龍繼顏思齊而成為巢居臺灣之海盜首領。
1628年九月鄭芝龍率所部降於督師熊文燦。鄭芝龍離開臺灣往中國沿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