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超越 追求更好
監交人、陳明文委員、蔡易餘委員、吳玉琴委員、各位貴賓、各位縣府同仁、媒體記者先生女士、以及我最敬愛的嘉義鄉親,大家早安,大家好!
再次承擔 勇敢超越
今天在這裡,章梁再一次承擔鄉親的託付,我以無比感恩的心情,謝謝每一張選票對我們的肯定與信任,我們從「勇敢轉型 創新嘉義」到「農工大縣 正在實現」,未來我們將勇敢超越追求更好。
嘉義有好緯度及氣候,非常適合人的生存及動植物成長,嘉義又有肥沃的平原,這些條件最適合農業發展,也因為如此,這就決定嘉義的發展格局,條件這麼好的農業地帶,變成政府糧倉的保留區,最後的結果是人口大量外流,就業內容太過單一,好的農業地帶變成落後與不發展的代名詞。
如何擺脫嘉義發展的困境,這是每一個嘉義人的責任也是使命,我們的困境就是產業太過單一不夠多元,無法滿足嘉義子弟或喜歡嘉義想到嘉義居住及發展的人,但要產業多元,首先要面對嘉義農業條件優勢不可能改變,而大型產業園區的發展是否可以和農業並存?產業園區發展的前提就是不能污染這塊上天給我們的良田,人類進步的科技是否有機會可以讓我們的土地及空氣不至於造成傷害,我們必須尋求農業與工業並行發展的可能性,才能突破我們的宿命。
所以,首先我們產業園區開發進駐的廠商必須是低耗能、低耗水及低污染,現在六個產業園區同時啟動,所有未來進駐的廠商都必須經過審查,它必須符合我們要求的條件才可以進駐設廠,現代的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型態,提供我們有機會可以和農業發展並存。
中美貿易大戰及台灣產業南移,都為我們創造嘉義發展的機會提供條件,新興科技的低污染及環保技術的進步,都為我們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縣府團隊抓緊機會,利用台糖在嘉義7,400公頃的土地,補足嘉義在工業科技發展的不足。
我們等這個機會等了100多年,自從1920年八田與一的嘉南大圳農業基礎建設,帶動嘉義農業的發展,直到2020年嘉義農工大縣格局的確立,足足有100年的時間。
這四年來不論是遠見雜誌的五星縣長、天下雜誌的施政力全國第二名,或是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全國施政滿意度第一名,又或者連續二年獲得今周刊的最佳首長信任獎,所有民意調查顯示,我們努力堅持走的路線,獲得鄉親的高度認同與支持。
過去四年,嘉義已經走在轉型的道路上,嘉義人期待農工大縣的實現,嘉義人要擺脫農業縣的宿命,嘉義人要迎向新興科技、智慧農業及觀光發展,未來四年,我們將會更辛苦。
但是辛苦是值得的!嘉義縣政府是嘉義進步的火車頭,我們一定要比鄉親更認真更辛苦,才能帶動嘉義的發展,過去四年我們共同努力爭取建設,六個產業園區(科學園區、馬稠後後期、水上南靖、中埔公館、民雄航太及布袋水產加值)、四個重大建設(社會住宅、國寶修復館、現代化屠宰場及茶改場遷移),再加上無人機國家隊,都已經在我們的工作時程表中,嘉義轉型已經從量變到質變,我希望大家在嘉義轉型的關鍵點突破後,嘉義的各項建設可以全面挺進,為創造更好的嘉義努力。
未來四年全面挺進,我們在農業、產業布局、景觀改造、城鄉美學、樂齡照護、多元教育、青年培植、親善育兒及觀光旅遊,必須有全新的視野,才可以帶動嘉義脫胎換骨徹底轉型。
智慧農業續深耕 進步農業要熟成
隨著極端氣候加劇、自然資源及人力短缺,精準農業及智慧農漁業是我們堅定不移必須要走的道路,我們藉由科技帶入農漁業,建立示範場,強力推動智慧農漁業,提供補助給予輔導,未來我們會更擴大量能,帶動農漁畜產業的升級。
而朴子肉品市場即將轉型為現代化屠宰場,導入HACCP驗證制度、屠體評級及建構肉品冷鏈系統,它將是全國第一家導入HACCP驗證制度的肉品市場,未來可作為外銷示範屠宰場及屠體評級示範點。
另外,規劃嘉義縣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及強化品牌行銷,推動農業專業化,鼓勵農產經營技術研發與升級轉型,增加嘉義縣農產品的競爭力,而國本學堂將繼續培育新一代的專業青壯農民,「嘉義優鮮」品牌持續推動擴大我們的行銷通路,我們一定會和我們的農漁民共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產業轉型繼續深化
這四年來,嘉義縣的產業結構有了全新的改變,六大產業園區的開發,嘉義將展現不同的格局與量能,我們將鏈結既有的產業,朝向精緻、智慧、永續,未來前瞻數位醫療、精準照護、智慧載具、智慧機械及量子材料等產業聚落,將帶動嘉義商業及科技發展,你將會看到一場產業革命即將在嘉義進行。
城鎮改造運動
台灣城市大多呈現街道紋理複雜、新舊建築並存及人車動線混雜,造成環境品質低落,新市鎮開發必須擺脫過去都市發展的邏輯,新的「縣治地區」新增367公頃可發展腹地,我們將其定位為具備多元機能之嘉義新城,並以「宜居、適商、新綠城」作為計畫目標,未來智慧及韌性都市的概念將設計其中。
另外每年我們會在鄉鎮市進行各重要節點整體景觀改造的縫合計畫,以宏觀性角度重新審視鄉鎮市景觀地貌,梳理出民眾「看得到、感覺得到、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之整體景觀改造,這將是一場城鎮改造運動。
還有,我們要盤點本縣整體水系空間及公園綠地系統,建構綠色基盤的系統及水環境藍圖,以景觀減法角度去建構本縣水綠空間及整體發展藍圖,逐步建構永續的海綿城市。
嘉義地景地貌美學確立
我們成立了「景觀建築諮詢平台」,縣府重大建築及景觀案,都必須經由我們邀請的景觀建築顧問群,透過跨領域多層次腦力激盪下,提出具體的修正意見,以嚴謹審慎的態度,讓我們的公有建築及景觀帶動整體嘉義地景及地貌的改變。
樂齡照護要即時便利 身障服務要整合
「樂齡假牙補助」是我四年前上任批示的第一件公文,到目前有超過16,000人通過審查裝置,大家知道我們不是每個鄉鎮市都有牙醫院所,為了讓大家可以公平的享有這項福利,我們突破許多困難,從協調牙醫師到無牙醫的鄉鎮市看診,到「口腔保健醫療專車」深入阿里山豐山、來吉、六腳、東石鄉等無牙醫村,上山下海讓每個鄉鎮市都能提供假牙裝置的服務。而「管路安心計畫」24小時服務,一通電話讓管路個案及家屬都能找得到專業人員,可隨時立即諮詢及服務,降低家庭照顧負荷,進而減少個案反覆出入院的醫療照護成本。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把移除鼻胃管的訓練納入計畫,透過專業復健訓練及治療,減少非必要鼻胃管放置。
而身心障礙的照顧,我們將籌設「身心障礙綜合福利服務中心」,規劃將各項社區式、輔具服務及身心障礙服務資源進駐,整合分散的資源,提供一條龍式服務。
教育是台灣希望工程
「教育」是台灣是否會更好的希望工程,讓孩子腦力、體力及人格教育都能得到最好的提升,是一代比一代更強的關鍵,我們未來四年將會挹注更多教育資源,持續推動雙語教學,強化學生英語口說及生活應用能力,讓我們孩子未來有更多機會出國交流、比賽,其次強化數位學習、導入AI科技運用資訊,來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跟運算思維,強化校長專業領導能力,鼓勵教師專業成長,善用校友會、民間與社區資源,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樂於學習及展現活力。
新興發展區域 協助青年創業就業
為讓青年在農工大縣的格局下有更好的發展,從青年的就業、創業、資金協助到安居在嘉,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必須精心的規劃輔導,我們營造新創基地,幫青年人創業圓夢,我們媒合投資者讓年輕人的創意可以落實,民雄630戶社會住宅正在興建中,「嘉義縣青年發展諮詢委員會」已經成立,青年們更有機會提出對嘉義縣未來的發展建言,透過縣府與年輕世代的對話,讓更多的青年政策可以在嘉義縣實現,也更符合年輕人的需要。
產業環境要好 育兒環境最重要
建構完善育兒環境為我們努力的方向,與私立幼兒園辦理準公共化合作機制及推動「佈建友善育兒空間計畫」,目前正在設置4處托嬰中心、9處托育中心,營造親善育兒環境,另外也將設置4處托育資源中心暨親子館,目前除已經營運的朴子托育資源中心外,明年民雄親子館也即將營運,並陸續在太保縣治特區和中埔鄉三和地區規劃親子館據點。
深化旅遊質量 建構親子旅遊品牌
觀光發展首要就是將旅遊環境的「質」做好,才能提升旅遊人數的「量」,我們成立「觀光學院」,聘請專業的師資,來教導觀光業者提升質量。嘉義山海平原的天然環境,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也是生態及食農教育的天堂,好多人全家每星期來嘉義走步道及旅遊,或者搭船到外傘頂洲,看蚵田、吃海產,冬季愛鳥人士來看候鳥過冬,每年都有好多人來嘉義廟宇拜拜求平安,我們的茶、咖啡、玉女番茄、嘉義極光、烏魚子、虱目魚及蚵,都打響全國性知名度,各項季節性活動節慶在嘉義透過每年的經營及舉辦,已經創造口碑,而鄒族的部落旅遊也越來越熱門,吃喝玩樂在嘉義一點也不困難。
嘉義的觀光潛力正在散發它的能量,未來我們將深化觀光的差異化宣傳及改善旅遊設施,讓親子旅遊服務做出口碑。
我們微型文創園區已經招商成功,未來該園區將成為一個結合遊憩、科技、文化藝術的園區,內含有羊角藝術村、裸眼3D全息投影、飯店及百貨設立,將帶動消費及就業機會,而觀光軸線我們將持續推動,讓業者整合食、宿、遊、購、行等,取代過往的單打獨鬥,朝向「共好共榮」!
我將帶領縣府團隊在過去四年的基礎上繼續深耕,農工大縣正在實現得到鄉親的高度認同,我們這四年的轉型工作,目的就是要擺脫嘉義發展的困境,嘉義人從過去農業社會的驕傲到跟不上工業社會的悲情,是該抓住機會改變的時候了!我們已經抓住了機會,我們必須狠狠的抓住絕不放手,目標就在前面,農工大縣的願景正在等著我們,讓我們一起勇敢超越、追求更好的嘉義!謝謝大家和我們一起走!走向更好的未來!